商都探秘·文明溯源,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馆研学报告
郑州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,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郑州商城遗址是商代早期(约公元前1600年)的都城遗址,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年代最早、规模最大、保存最完好的商代前期都城遗址,被誉为“中国第一都”、“华夏第一王都”,是中华早期文明形成阶段的重要见证。
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馆是在商城遗址核心区建立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,集中展示商城遗址的考古发现、文化内涵及其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。
在讲解员的带领下,同学们参观了“巍巍亳都王都典范——郑州商代都城文明展”,分为文明摇篮、玄鸟生商、巍巍商都、大邑商都、四方之极、生生不息、守望保护七个单元,展示郑州商城遗址出土文物、遗迹、考古研究、遗址保护成果、让同学们了解郑州商代都城建都背景、城市布局与功能分区、城市生业百态及商代地域控制、城市生生不息等内容,感受商都郑州的文化魅力。
宏大都城:同学们可以观察城墙(夯土剖面模型/图片)、宫殿区(基址模型/复原)、功能分区(手工业作坊区、祭祀区、墓葬区)的布局模型和考古发现。记录都城的规模(约25平方公里)、城墙结构(版筑法)、护城河等。可以研究古代建筑的布局与发展历程。
王权礼制:大型宫殿基址(如C8G15基址模型)、祭祀遗迹(如人牲、兽牲坑)所反映的等级制度和宗教礼仪。体现王权的神秘色彩、至高无上以及当时的人祭制度。
青铜重器:详细记录几件代表性青铜器(如杜岭方鼎、兽面纹提梁卣、原始瓷尊等)的名称、形制、纹饰(兽面纹/夔龙纹等)、工艺特点(范铸法)。其用途(礼器、兵器、工具)和象征意义(权力、祭祀)反映了当时冶炼技术的高超以及手工业的发展。
文字萌芽:同学们寻找并记录刻划符号或早期文字的陶片、骨器(如习刻卜骨),试图理解这些符号与成熟甲骨文之间的联系,思考文字在记录、管理和沟通中的作用。这些符号反映了早期文字的发展历程与文明的演进。
此次研学活动走出课本,让国师学子实地感受商代早期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、成熟的城市规划和社会组织形态,将书本知识与实物遗存相结合。
在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,国师学子通过了解祖先的智慧与成就,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,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。理解了文化遗产的珍贵性与脆弱性,树立自觉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。
上一篇:郑州国师高中开展新郑博物馆,双鹤湖中央公园研学活动 下一篇: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