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初入国师时的彷徨,到在知识沃土中扎根成长的蜕变。这里有对真理的炽热渴望,也有对实践与信念的深刻思考。在国师师长与同窗的陪伴下,每位学子都能驱散迷茫,只要心中有光,脚下有路,理想的种子终将生根发芽,茁壮成长。
星轨淬火
高一三班张锦
一年前的此刻,刺耳的蝉鸣撕裂燥热的空气,炽阳将路面蒸腾出层层幻影。记忆里那份焦灼的心情已然模糊,唯剩一种对精神栖息地的深切渴望,如龟裂河床下对甘泉的无声祈求。过往的日子仿佛荒芜的戈壁,但深处,一颗名为“理想”的种子,始终顽强地渴望着真理的甘露与理解的沃土。
满心期待,我踏入国师的校门,渴盼已久的归处似乎有了回应。然而,最初的兴奋很快被一种更深的迷茫取代。我时常坐在操场边上的梧桐树下,看阳光穿过叶隙,碎金般洒落。鲁迅先生说那是希望的光,彼时的我,似懂非懂。偌大的宇宙仿佛一个舞台,人如微尘般起舞,痕迹被虚空吞没。
我亟需一个渡口,能让我触及理想那片看似遥不可及的绿洲。理想如恒星般在我心中燃烧,光芒耀眼,却急需实践的薪柴,才能在未来迸发出照亮寰宇的力量。
国师,成为了我的渡口,我的沃土。课堂,是理想生根的第一片园地。语文课上,当老师带领我们穿透文字的迷雾,真正触摸到鲁迅笔下那“叶隙阳光”所承载的沉郁与坚韧时,那束光仿佛第一次真切地照进了我的心底。数学、物理的逻辑推演,不再是冰冷的符号,而是构筑理想蓝图的精密齿轮。自习课沙沙地翻书声,同学课间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的讨论……这些都是国师日常的图景,如同涓涓细流,浸润着我龟裂的心田。
理想如烈阳般燃烧,而国师赋予我这颗赤子之心以澄澈的方向。在这里,“不指南方不肯休”的信念不再空洞。理想的种子,终于找到了扎根的理由。它的根系,紧紧缠绕在国师这片丰饶的知识土壤里。课堂的滋养、师长的点拨、同窗的砥砺,让它在曾经沉默的河床边,迸发出令人惊异的、扎眼的绿芽。
我深知起步已晚,更明白追求理想之路如同伊卡洛斯飞向太阳,燃烧是注定的宿命;如同西西弗斯推动巨石,成功或许渺茫,但意义在于过程本身;如同阿喀琉斯明知命运却依然冲锋,勇气源于信念本身。伊卡洛斯的坠落并非终结,而是他真正“在世存在”的证明。
在国师的支持下,我创建了西方古典哲学研究社,课余时间致力于同学们与哲学的交流,消除大部分同学内心所存在的偏见。我的理想即便终将在追寻中燃烧,即便现实的重压可能将其碾磨,但这注定的挑战,恰恰让每一次解题的豁然开朗、每一次辩论的思维碰撞、每一次在国师活动中展现自我的尝试,都成为生命中最炽烈的存在瞬间。
在国师的怀抱里,焦虑渐渐平息。是国师严谨的课程体系、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和同学们并肩奋斗的身影,为我提供了实践的坐标和理想的导航。我不再害怕干涸,因为在这片沃土上,追求知识的心灵被不断激发,引领我一步步靠近渴望的真理。
时节不居,岁月如流。恍惚一年已过,惊觉时光飞逝如水。回望初入国师时的那个自己,那个拿起名为“理想”的武器,却与现实笨拙对抗的少年,经历了深深的迷茫,如今,他再次握紧了理想的锋芒。而这一次,截然不同——他的身后,是国师师长同学无数双手给予的支撑与鼓励,这份情谊是前行最珍贵的行囊;他的身前,是无数期待的目光与国师赋予他的清晰坐标。
目标已然明朗,心志从未如此坚定。在国师的星空下,我的理想,正从渴求的种子,向着参天大树的方向,奋力生长。
上一篇:我和我的国师高中|郑祎辰:我的国师,我的成长印记 下一篇: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