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老生寄语
  • 我和我的国师高中|张煦晨:那些微小却永恒的光,塑造我们的成长与存在


    发布者:郑州国师实验高中   点击:4714  栏目:老生寄语  发布时间:2025-08-06

      从同伴递来的解题纸条,到雨后球赛的泥泞与欢笑,再到黄昏教室里的偶然邂逅……“日进有功,博学有为”的校训不再是一句抽象的口号,而是化作无数温暖的光尘,在日常的烟火气中悄然传递、彼此照亮。浮尘渡羽

    国师高中张煦晨寄语

      高一五班张煦晨

      当黑夜最浓之时,光便苏醒;当迷途最幽之际,明灯便悄然点亮。那照亮我们前行的光焰,岂是凭空而生?它乃是由无数光尘在时间之河上汇成;所谓校训“日进有功,博学有为”,亦非悬于高堂的冰冷训条,而是代代心灯彼此辉映,在灵魂深处熔铸成的永恒光明——这光尘的旅程,恰始于最素朴的日常烟火深处。

      “日进”之途,原非独行者的朝圣之旅,它是一支烛火递向另一支烛火的温暖传递。早自习的教室静得只剩下笔尖的沙沙声,犹如春蚕食叶,氤氲着半梦半醒的气息。正困于一道难解的数学题,前桌的男生悄然推过一张纸条,上面清晰列着关键步骤,旁边还画了个笨拙却暖心的笑脸。他回头时那无声的眨眼,如星火悄然落进心田——这“青出于蓝”的暖意流转,原来并非只在师生之间,更在同伴并肩的晨光里悄然织就。那一点微光无声沉淀,终将化为未来传递的暖意。

      “博学有为”的宏图,更需突破自我藩篱的勇气。它要求我们走出个体孤光的狭窄天地,汇入星群璀璨的浩瀚银河。最难忘那场骤雨突至的球赛。雨水浇透球衣,草地泥泞不堪,我们奔跑、滑倒、再爬起。泥点溅在脸上,如倔强的青春勋章。每一次传球与截断,都裹挟着泥浆的重量与青春的蛮劲。终场哨响,无论输赢,彼此搀扶走回教室。发梢滴水,裤腿裹泥,狼狈却快意——那一刻顿悟:所谓“有为”绝非独行于孤绝的山径,而是无数心灯接续点燃、彼此辉映的温暖过程。笛卡尔曾言:“我思故我在”,而在这光尘的交汇中,我们则能回应:“我照亮,故我们永恒存在”——每一次照亮他人,都是对自身存在最璀璨的确认。

    国师高中张煦晨毕业寄语

      这光尘的交响,其深义远在知识授受之上,它是生命与生命的相互淬炼与共同照亮。放学后的教室如退潮后的沙滩,留下寂静的贝壳。值日生扫把划过地面,扬起细小的尘埃,在斜阳里浮动。我独自整理书本,窗外篮球落地的声音由密集变得稀疏。就在这尘埃落定后的倦意里,一只误入的雀鸟轻啄窗玻璃,小小的头颅一探一探,映着窗外流金的晚霞。我们隔窗对视片刻——老师当年俯身的姿态,如同光尘无声铺展,早已沉淀为我此刻凝视鸟雀的基石;而我的凝视,又将这光尘延展向更远的时空。

      多年之后,舌尖上食堂那口饭菜的滋味,皮肤上那场雨水的冰凉,耳朵里放学后的寂静,会悄然复苏。它们属于琐碎,属于微小,却因其不可替代的鲜活,成为我们对抗岁月漂洗最顽固的底色——原来青春最深刻的印记,并非刻于高处的训言,而是深深浸透在每一寸具体而微小的生活肌理之中。当记忆之河回溯,那些璀璨的并非总是指向未来的灯塔,而是沉潜于河床之下,被水流温柔摩挲过的、一粒粒微小而坚硬的卵石——它们才是青春河床真实的承托,使岁月之流有了沉甸甸的回响。光尘交织,薪火相传,终将每一粒微芒熔铸为穿越时间的不灭印记。在这片由无数微光与生活切片共同织就的温暖星野中,我们俯身传递的每个瞬间,早已成了那校训精神本身最为生动的注脚与化身。

    上一篇:我和我的国师高中|张琳梓:半师半友半知己,半慕半尊伴一程   下一篇:返回列表